【哈佛健診健康文章】腰圍多2吋 病痛跟隨你




據統計,國人罹患代謝症候群逐年增加,94年的國人十大死因中,與代謝症候群相關的病症即佔了26.8%,也調查出近二成的企業精英已罹患代謝症候群。而腰圍尺寸與代謝症候群的關聯性高達71%,顯示出腰圍成為測量內腹肥胖重要指標。腰圍肥胖表示內臟脂肪過多,是導致高血糖、高血壓、高血脂等疾病的危險因子。

代謝症候群產生因素
代謝症候群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危險性和死亡率。由於近年來科技及醫療的發達,人口的老化、人民生活習慣多趨向於缺乏運動、高脂等不當飲食、肥胖等因素,都會導致代謝症候群的發生;而真正會造成疾病的是內臟囤積過多脂肪,因此國際醫界已將腹部肥胖和血壓高、飯前血糖高、三酸甘油脂高、高密度膽固 醇偏低等,並列為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,只要上述有三項或超過三項異常,即屬代謝症候群。

定期檢查 防範代謝症候群
依照診斷代謝症候群的五個標準,腰圍、血壓、三酸甘油脂、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、空腹血糖都是必須一起檢查的項目。由於這個症候群很少有什麼症狀,可能只是血壓、血糖、血脂肪有點高,身材有點走樣而已,但是在健康檢查後就可看出端倪。所以最好能找專科醫師以預防之角度,可早日因應。

檢查1.一般檢查:
可初步測量出自己的腹圍多少,腰圍為評估肥胖風險的指標。民眾可經常量腰圍,別放縱自己腰圍愈變愈粗,當皮帶扣環一格一格往後退、裙子愈來愈緊時,就得小心。也要體脂肪多少,控制體重,另外,血壓的檢測也可知道是否已到達代謝症候群範圍。

量測腰圍小技巧
1.
除去腰部衣物,輕鬆站立,雙手自然下垂。
2.
以皮尺繞過腰部,調整高度始能通過左右兩側髂骨上緣和肋骨下緣的中間點,並緊貼不擠壓皮膚。
3.
維持正常呼吸,於吐氣結束時,量取腰圍。

檢查2.血脂肪檢查:
代謝症候群患者得心臟病的機會,為一般人的兩倍,所以先行檢查可了解總膽固醇、三酸甘油脂、高密度蛋白膽固醇、潛在性心臟血管病變危險因子等,相關的心血管、腦血管疾病也都可先檢測出,提早發現即早治療。

檢查3血糖檢查:
可檢測出糖尿病、血糖代謝情形。研究顯示,代謝症候群形成的原因和胰島素抗性有關,如果胰島素抗性增高,身體必須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幫助血糖降低,而過多的胰島素也會造成其它的副作用,如增加腎臟負擔、使血壓升高等,久而久之,糖尿病發生機會就會大增。

健康生活飲食原則
「四肢不動、五穀不分」,是現代人常見的問題,使得罹患慢性疾病的年齡層不斷下降。一般人在平常就應重視飲食及生活習慣,避免出現「代謝症候群」,讓自己的健康亮起紅燈。

原則1. 保持標準腰圍
年齡是影響腰圍的重要因素之一,4150歲時,腰圍肥胖與代謝症候群罹患率高達51﹪,因此,大家平日應積極監控自我腰圍尺寸,台灣男性以90公分 (36吋)、女性80公分(30吋)為標準。男性腰圍每增加一公分,得到代謝症候群機率上升14%;女生腰圍每增加一公分,得到代謝症候群機率即增加5%。

原則2. 均衡健康飲食
增加蔬菜、水果、全榖類、豆類及果仁的攝取。各種營養素均衡,如:鉀、鈣、鎂、維生素B1等。但避免高鹽份攝取,每日食鹽攝取在八克以下(一茶匙相當五克),以及其他醃漬物、味精、豆瓣醬等都不要攝取過量。肉類儘量選擇白肉和魚肉,少一點紅肉。

原則3.每天維持運動
運動可以增加細胞對胰島素的利用,並且幫助減輕體重。而想瘦成小蠻腰,或消去鮪魚肚,搖呼拉圈、做仰臥起坐,雖可鍛鍊腰部肌肉,但對消除腹部脂肪效果有限,所以建議可以每週五天,每天30分鐘的有氧運動,或是中等強度的運動(如快走),時間至少持續30分鐘以上,都是維持身材的健康方式。

結論:
出現代謝症候群中任何一個指標,都應向醫師詢問。可以諮詢的專科醫師如:代謝內分泌科醫師、心臟內科專治高血脂的醫師,或者女性有生理期或懷孕也可向婦科醫師詢問。並且時時謹記「腰圍八九十,健康常維持」的概念,讓自己遠離代謝症候群所帶來的威脅。


本文為哈佛健診健康管理所提供,讀者有關健康檢查、健康管理等問題。歡迎您透過線上問診服務,我們將有專業醫護人員為您解答,並回覆E-mail給您!